当前位置: 首页 > 映象 > 纪录片

【大国基石】第12集:一江碧水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3-01-16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2022年12月28日起,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制作的系列纪录片《大国基石》,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连续播出,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各领域的新实践新气象,集中展现新时代的奋斗者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奠定幸福基石;盘点国之重器与民生保障的密切联系,多视角、多层次、立体化呈现国资央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担当和非凡成就。


千百年以来,长江的丰枯消长、水质变化,牵系着中华民族的福祉,滋养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续发展。中国如何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守护这一江碧水,使长江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承担着防洪、发电、航运等功能的同时,生态效益、水资源配置效益近年来也得到拓展。

湖北宜昌,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河流、湖泊等水系会形成被称为消落带的特殊区域,呈现出水旱交替的特殊性。消落带的治理是世界级难题,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利用三峡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将长江两岸的消落带复绿,也发挥固土护坡和生态保护作用。

疏花水柏枝,三峡坝区特有的珍稀植物,曾一度濒临灭绝,当前科研人员已突破该物种无性繁殖等技术,为解决消落带生态修复提供可能。

安徽庐江拥有数千年采石炼矾历史的庐南矿山,从千年矾都到文旅小镇,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小小微生物嗜酸菌发挥出大作用。加入微生物的泥浆,能够改良土壤,中和酸性物质,成为修复地表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地表修复植被控制降水渗漏,在地下处理矿井避免形成酸性地下水,专家们用这种微生物协同治理方案,避免关停的矿井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治水先治岸,微生物技术治理沿江废弃金属矿山的探索,成为防止污染入江的又一路径。

安徽六安,泵站内传感器藏于污水井中,宛如一双双“眼睛”实时监控污水行踪。一个个传感器把独立的市政管网、污水处理厂、河道水体联结成网,城市“水管家”智慧调度平台,作为“大脑”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管控。通过三年水环境综合治理,当地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依靠科技创新,精准解决长江流域生态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实效。

江苏宜兴,这里有国内首座污水处理概念厂,传统污水正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水厂中心有一座特别的“咖啡厅”,冲调咖啡所使用的水,是经过处理、由污水变成的“永续水”。污水在复杂处理过程中,有机质废弃物经过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能够发电、采暖、生产营养土,污水利用在未来具有更多可能性。

一堂污水处理科普实验课正在进行。孩子们实地参观污水处理区,近距离观察污水净化全过程,实际动手体会污水酸碱度实验。沉浸式推广环保科学知识,让一江碧水永葆生机。

湖南岳阳,洞庭湖的核心区域,是候鸟、麋鹿和长江江豚的家园。当地渔民从“捕鱼人”变成“护鱼人”,每日开展巡护工作,保障珍稀物种的自然生态环境,打击破坏长江生态功能的行为,将一湖碧水源源不断汇入长江。

由浊变清的长江水,其背后是波澜壮阔的治水故事。一条条绿带装点着两岸,各方力量共护长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唱响绿色发展的崭新华章。